人間忠義之路,是否必然要帶著滿腔壯烈
今天仍可瀟灑一笑
一齣輕鬆、怡悅、帶著人生體悟
【三一舞樂劇坊】繼【乘著夜鶯的翅膀】年度鉅獻
三國演義,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中,近二百位色彩鮮明人物的活動。幾百年來,這些人物以及故事都有了定論,但走向卻是最為世俗最為世儈最為功利的解讀;所談的,無外誰是忠臣?誰是奸臣?忠奸之外,完全忽略掉人物的抱負與胸襟,使得三國縮小成為一部權謀巧計之書。例如「煮酒論英雄,贏家歸誰」,一般認為的贏家,就是借雷聲掩飾內心震驚的劉備,至於另一位懷抱歷史胸襟、具王霸之勢的曹操,卻被當做奸臣而一言帶過。人本來就習慣於善惡或忠奸二種選擇,事實上,一位懷抱有胸襟的人,在每一種困境中,都存在著第三種的選擇──他擁有第三種選擇的胸懷與力量。
這第三種選擇,不是「你的觀點」或「我的觀點」,而是「我們的觀點」。「你的觀點」或「我的觀點」是一種攻擊的心態;攻擊,會使人成為刻板僵化,自己與對方都不再活生生。「我們的觀點」,是種喜悅與超脫,超乎言論的舞蹈與高歌,那是一種洗滌心靈的清流。這種動能與觀點,無以名之,我們名之為──【後赤壁】,新三國之意。
黝黑中一個詩意的解讀
一個男人注視著沉睡中的小孩時,他在想些什麼?
而這張臉,注視著父親冰冷的臉,又在想些什麼?
或許他是憶起母親親吻他的雙眸
在他父親追求母親的時候,她的吻該有多柔
這是羅西蒂所寫的十四行詩「涵蓋一切」的開頭。
在第一行詩裡,我們看到一位父親俯身注視沉睡中小孩的臉。
在第二行詩裡,就像是在一齣電影裡所做的影像轉換,我們看到上一行詩中這位沉睡小孩的臉,俯身在往生父親的臉上。此時他對父親的吻,深切一如他平生所知,盡是最美最柔母親對他雙眸的吻。
每一次讀詩,都是一次新奇的體驗;每次重讀,美好的感覺總會重現,這就如同美國畫家惠斯特勒所說的:「藝術就這麼發生了」(art happens)。藝術本身有一些神祕的成分,在文字意象的轉換中,將我們帶入某種愉悅平和裡。
【三一舞樂劇坊】想要表達(express)的,是人生,也是詩。但從呈現上,卻肯定想要告訴人們:人生就是詩。
我們知道,詩並不是外來的,詩就埋伏在街頭那角,它是隨時都可能撲向我們,縱使在一些有爭論的議題裡。
最近立法院發生的學運,是近年來令人矚目的一個事件,凝聚了萬千人們的目光,直到現在,它仍然深具著觸動人心的能量。這個極度爭議且現實的題材,如何讓它變成屬詩且不帶批判的展演體裁,本身就是一個極度困難的工作。
但我們認為,這是件有意義的事,就如同「夜晚」這個詞,可以代表夜晚本身,帶著某種黑暗、威脅的意含,但同時也可以代表著閃亮的星星,帶著無盡的盼望,讓學運在集體的臺灣經驗之中,除了批判的政治意含之外,還具有著一種興發人心詩意的力量。
詩人是用隱喻來寫作的,我們置於學運背後的故事脈絡,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。這本是兩個搭不在一起的事件,但是當我們拉開歷史的縱深,卻發現人性之中,卻曾有著如此多的雷同相似之處,互相轉換隱喻。於是我們發現,很多事情都不斷發生在我們身上,世世代代,大家都在唱同一首歌,滿懷對故鄉的想念,何有人不淚流滿面?
故事大綱
本劇分兩條線索進行。
一條線以「三國演義」的故事為主:始自關羽離開曹營,劉玄德攜民渡江離開新野,歷經赤壁之戰,直到劉備去世,孔明寫「出師表」以明心志。主軸放在幾個重要的片段:關雲長,一聽到兄長的下落,立即拒絕曹操禮遇,掛印封金,趕去投奔,曹操無法親自動手,在五個關口設下殺機,雲長幸運脫險後自嘆:人間忠義之路,是否必然要帶著滿腔壯烈?劉玄德兵敗新野,卻帶著十幾萬跟隨著的平民。有人諫言,兵荒馬亂時代,適者生存,應以自保為要。玄德泣曰: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。今人歸我,奈何拒之?
華容道上,關羽奉令阻殺曹操。此時的曹操狼狽至極,關羽想起過去恩情,義釋曹操。但是,此番情重卻是背叛兄長之義。人生有著太多無可如何!人有何能力死守忠義?另外一條線,回到今年三月學運的現場,年輕學子秉著滿腔熱情衝撞體制,攻擊行政院,強佔立法院,在鏡頭之前,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,看到死守正義的不顧一切。兩條線索的交插穿梭,我們看到這兩者,竟是如此的若合符節,有著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、令人省思之處。今天仍可瀟灑一笑!
一齣輕鬆、怡悅,帶著人生體悟
三一舞樂劇坊繼【乘著夜鷹的翅膀】年度鉅獻